Quantcast
Channel: 《杯水》诗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60

百里长川诗文之三十七:蒋殊/ 刘继兴:含一腔悲愤,决绝过黄河

$
0
0

 

蒋殊

 

刘继兴:含一腔悲愤,决绝过黄河

 

蒋殊

 

 

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在山西河曲拉开帷幕,西口路上多年以后又出现了一个山西人的身影。

山西人走西口,是从明朝一直延续到民国,大规模时期应是清光绪年间。山西河曲人刘继兴,却是抗战开始后的19395月才渡过黄河,踏上西口路的。

然而他并非仅仅为了躲避战火。

刘继兴入蒙时间迟,我却要把他列为走进准格尔的山西后裔开篇,因为他出走的理由,在庞大的走西口群体中独特而惟一。

刘继兴打得一手好算盘,在准格尔一直被人称为“刘会计”。他的儿子柳苏说,就连小时候孩子们生气互骂爹娘名字,愤怒喊出的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刘会计”。

刘继兴的儿子柳苏,是一位作家,也是这一系列文章的策划人。他出生在准格尔,却念念不忘老家山西情。柳苏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也是极其受人尊敬的一位文化名家,尽管已经退休,却始终为准格尔旗的文化摇旗呐喊,为挖掘整理百里长川的历史文化奔走出力。

柳苏的父亲刘继兴,在世时早已把当年走黄河的故事,多少次说给他听。而柳苏这个文化人,自然也格外留心。他不仅用心,而且用文字记录下父亲过黄河的点滴心路历程。他知道,若干年后,他的后代或许会像其它山西后裔一样,慢慢将祖籍由山西变为内蒙,但他还是希望,老家山西的历史与记忆,能一代一代从他的家族延续下去。

柳苏说,父亲是个爱说话的人,在世时一有空总要和他说会儿话。这话里,许多就包括老家山西的历史与故事。

刘继兴有一个勤俭得有些苛刻的父亲。因为勤俭,儿女们从未睡过一个囫囵觉;因为勤俭,儿女们吃饭最多敢吃到七成饱;因为勤俭,家人的布衣裳必须层层摞补丁;因为勤俭,聪颖的他刚刚念完高小就被父亲送到“裕兴茂”当了店员。

这些,刘继兴都可以接受,惟一不能接受的,是父亲因为勤俭,导致他心爱的妻子与幼子先后离世。

刘继兴多次给儿子柳苏说,他的父亲就因为几根火柴,要了两条人命。那时候,听从父亲安排高小毕业后到“裕兴茂”字号当了店员的刘继兴,凭着聪敏机灵的脑子,很快从打杂升为记账跑腿,又被另一家商号“复义魁”相中,挖了过去。事业上很争气的他很快结婚生子,妻子是被乡亲公认的贤淑孝顺。那时候,刘继兴店里忙碌常常回家很晚,听到他脚步声在院子里响起时妻子便起来点灯热饭。然而,她一时着急每每忘记公公“要用麻节棍儿在炉火里点”的告诫,一不留心就会划一根火柴。公公由起先的哼哼终于发出恶毒的骂声。这让极要脸面的儿媳难以接受,气郁生病,得了鼓症,从此一病不起。

勤俭得过了头的父亲在积攒下几个钱后,到黄河对面的马栅长渠坪买了几亩地,还盖了房,种了树,从此与家人往来于黄河两岸,一边买卖一边种地,在风雨无阻中更加勤俭地期待好日子。然而没想到的是,日本人的飞机飞到河曲,几番轰炸,且撒下瘟疫。首先是刘继兴本就病重的妻子离世,随后就是年幼的儿子。之后,他那勤俭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还有他的三弟,也先后到了另一个世界。

刘继兴又悲又愤,他觉得,如果不是妻子之前心情郁结生病,也许与他一样能挣扎着活下来,儿子也不至于夭折。现在,五条亲人的生命从他眼前瞬间消失,如同他的心上深深扎下一把刀。恸到极点的他仰天一声悲愤的长叹,之后决绝渡河而去。听说他离开河曲县城那个家的时候,完全区别于之前那些一步三回头的走西口同乡,不仅两手空空,而且直到进入准格尔地区,都不肯回一下头。

“青冢草深,万念尽同灰烬;黄粱梦觉,一身都是云浮。”老家山西,成了梦一场。

迢迢西口路,已经被先人们从小路走成大道。踏出一串串足迹的先人们,早已在准格尔这片草原上扎了根,他这个本不该闯入的后来人,内心是迷茫,还是充满希望?

然而,凭着一手会写划好算计的刘继兴完全不必担心生存问题。进入准格尔后,他先在纳林一家叫“福义生”的字号当店员,后来又到德胜西的“福兴西”油坊当会计。19443月,他又凭借好算盘的手艺,进入准格尔旗王府有史以来第一家毛织厂当了会计。

之后,刘继兴又在粮站做了23年会计,困难时期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多次“违规”操作帮助揭不开锅的人活了下去。这位从黄河以南来到准格尔的刘会计,不仅成了准格尔这片土地上名符其实的刘会计,更成了受人尊敬与敬仰的一位山西人。尽管,他因为无意间替商号东家参加了一个国民党准旗党部的选举会议,被审查30年,背了近半辈子黑锅。

然而,岁月的河水流淌再长,也难以冲淡刘继兴对他第一个心爱的女人的思念,对第一个儿子离世的惋惜。他始终认为,是父亲被节俭冲昏了头所致。

对老家山西那片土地,刘继兴爱恨交加。之后他常常回去,在坟头与妻子说说话,告诉儿子他此时该是几岁又几天。当然,他也必然要祭奠九泉下的父母,劝父亲在另一个世界别再一味苛求节俭。对父亲当年在马栅长渠坪购置的那些土地,那个较为富裕点的家,他却拒绝走近。那片当年由全家节俭出的希望,他全部放弃。柳苏说,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居住在那里的婶娘们一趟趟捎话,说屋子漏雨了,果子成熟了,希望他们回家,修缮,收获。然而与父亲性格截然不同的刘继兴却咬定一个信念:财富害人,放弃!

深受父亲节俭之痛的刘继兴,此后对钱秉持一种与常人完全不同的态度。他对子女的教育是,钱有多少才够?所以当年他自己的工资,总是只留出烟火钱剩下的全部交给儿媳。他对儿媳孙女们的好,或许是替父亲弥补曾经的过失?他说,钱只能握在手里,不能挂在心上;钱为人使,不能人为钱死。甚至,他反复讲述山西任五老财的故事:叫工匠在自己的棺材两旁各挖一个洞,要儿女到时候把他的手从洞里拉出去。以此告诉世人:我的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来时两手空空,走时干干净净。

干干净净离开这个世界,一如他当初干干净净离开老家山西。

刘继兴去世之后,也没有像许多第一代走西口出来的同乡那样,归根于老家山西,而是葬在他准格尔的家乡——暖水。柳苏知道,父亲心头,始终存有对爷爷的疏和怨。

柳苏不一样,悲愤在他这里没有延续。早已成为爷爷辈的他叹息父亲一生命苦,心疼父亲心底的悲愤,但也理解爷爷勤俭的苦衷。所以,他在父亲去世之后,依旧一次次渡过黄河回到山西,踏上生养父亲的那片土地,一遍遍审视让父亲既爱又恨的凋零家园。他也把爱人、女儿及外孙一遍遍带回到那片土地上,告诉他们,这里就是老家山西。

 

                2016.8.1于并州

 

 

 

作者简介:蒋殊,女,原名蒋淑芬。山西武乡人。作品在《山西文学》《黄河》《散文百家》《上海文学》《北京文学》《中华文学选刊》《小说选刊》等刊发表、选载。获首届冶金文学奖、第四届铁流文学奖、山西省作协2000——2006年度“优秀作家奖”、第七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微小说奖。著有《阳光下的葵蜀》《神灵的聚会》等。报告文学《用什么报答你的沉重》入选2016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鲁迅文学院24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现为《映像》杂志执行主编、山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60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