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姜华、芦苇岸、向天笑、阿未、魏洪红子、徐学、梁积林、何君华八位诗人推荐,甚为荣幸。集发于此,谨表谢意!
姜华荐:《墙那头》
推荐语: 生活里,每个人心中都竖着一面墙,真实的,虚妄的。让人纠结,令人期待,这是多么神秘而迷人的梦境。一但墙倒了,梦亦破了。 2015年3月6日
⊙墙那头
柳苏(内蒙古)
时间垒就的一堵墙
墙这头,我现在站的地方
墙那头,明天及以后的日子
风吹雨淋几十载
我不停地在墙这头忙里忙外
闲下来时,也不免对墙那头生出
一些预想
墙老了,长满了青苔
经不起太多的遮挡
一旦坍塌,我就失去
墙那头的期待
不倒的墙能有几座?
靠墙而坐的时光更短促
芦苇岸荐:《过年》
推荐语:写过年,没有着眼热闹表象,而注重个体的当下体验,表现苍老的寂廖和激情消退之后的无奈,却又未熄灭生命火焰的期待与希冀,语言干净,气息动人。 2015年3月6日
⊙过年
柳苏(内蒙古)
炭火上的死灰越积越厚
炉膛冷却下来
激情开始苍老
一只眼睁着,一只眼紧闭
经不住心头一声鸟鸣
很快,一盏灯点亮窗口
一把扫帚,一盆浆糊
扫去的是尘埃,贴上的是春消息
驿道里的马匹来去匆匆
有谁,愿停泊在无动于衷的状态
向天笑荐:《牙疼记》
推荐语: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就要命。诗人柳苏从这要命的疼痛里,感受自身的负罪,也就是从肉体的疼痛,追溯到灵魂的疼痛,还有看不见的蛀虫。2015年3月6日
⊙牙疼记
柳苏(内蒙古)
一只钩子
钩到嘴里,然后
悬于半空。让整个夜晚
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应急预案,多是纸上谈兵
用时不灵。消炎的药,止疼的药
都失去作用。在几个房间不停走动
黑夜深远,望不着启明星
想起那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
七十二般套路不规则展开
功夫又负有心人。一只蚂蚁跌落
大海,放声叫喊,叫不来一根救命稻草
作为一个灵魂里有信仰的人
这地步上,不断祈祷,不断反省
疼痛仍然不依不饶。我知道
一定做错事情,赎罪过程正在进行
必须忍受。不能轻易去看医生
牙医就是拔牙的人。有过尝试,把疼痛
连根拔起,牙齿就再找不回
生命的年轮
享受多年,意志比一张纸薄
一味贪图金钱、女人、舒逸、开心
有几个不是负罪之身?疼就疼吧
只是个迟与早的问题,推不开也赖不掉
阿未荐:《红色电波》
推荐语:“我喜欢红色,红色滋生的一切,如此,才能让我的情感找到位置与归宿”。诗中的颜色是诗人灵魂的颜色,充满血性的灵魂,也是这首诗的灵魂。2015年3月6日
⊙红色电波
柳苏(内蒙古)
烹饪的文火,蚕啃食桑叶的速度
我反复玩味着一个词:红色电波
电波没有颜色,可革命不认可白纸
不管哪一种事物,要与时代精神接吻
一生能有多少点燃?真正的点燃
不在于你手中的火烛。只有浩大东风才能摆布河山
隔河相望。看到的多为一些表面现象
炉火熄灭了,说三道四都不为错
遮掩一只眼,一扇窗,可以。
把历史的真实遮掩了,就会制造荒唐
我喜欢红色,红色滋生的一切
如此,才能让我的情感找到位置与归宿
魏洪红子荐:《感动于一个细节》
推荐语:一个细节,一种瞬间的冲动,现出体验的规迹,且恰到好处。2015年3月7日
⊙感动于一个细节
柳苏(内蒙古)
一生的真情
留下多少细节
最撼动人心的
总牵扯着泪水
你说,无数个夜晚
一眼望着屋顶,想我
我的容貌,清晰如初
在你的目光里,对峙
辗转反侧的时候很多
没一颗星星掉到梦乡
徐学荐:《红领巾》
推荐语:美丽的蒙古草原是诗人的栖息之地, 诗人柳苏就生活在这里,他的诗富有内涵,语言富有弹性,此诗从小处入手逐渐放大,结尾让人回味。2015年3月7日
⊙红领巾
柳苏(内蒙古)
一块戴在脖子上的红布
红旗的一角
深信不疑,她是
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
直到十二岁,才从母亲
一次“煮红”过程中还原真实
崇尚信念的颜色
我不愿做迷途的羔羊
对得起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
起码的解释,就是对得起良心
僵硬的脖子只要能弯下来
我请求再戴上红领巾
梁积林荐:《我的生存细节》
推荐语:心情的回归和自我的逾越使每一个生活细节都那么的抗拒而又得体。读来妥帖、温润。2015年3月19日
⊙我的生存细节
柳苏(内蒙古)
我多么像一只蚯蚓,生命完全
交付于适应自己的泥土。表面上看
在这个钢筋水泥时代不停地走动
可随着布谷的一声鸣叫,就返回农耕
故园只有一个,属于我的才是最好
除了漫无边际回忆,就激情四射地表述
此外,沉醉于梦中也是一种回归方式
盘点消逝的物事,感奋于刻骨铭心的
故事与场景,有效弥补失望和空虚
关切的是一只蚯蚓不断穿行泥土
能否安身向往已不很重要。起码
奉行自己的活法,面对奢靡
心始终保持冷峻
何君华荐:《清心寡欲》
推荐语:小诗不好写,简单的诗不好写,这是一首简单的小诗。2015年3月20日
⊙清心寡欲
柳苏(内蒙古)
皎洁的月光下,遍地消瘦
风吹来,数得见支撑树冠的杈枝
清水中的小鱼儿游来游去
一方河泥,足以养活一生
谨慎行走的蚂蚁,恪守着祖训
日子再饥寒,不打动别人所酿之蜜
凡心,一堵墙,本分,一片天
在忠于大自然的孩子中间,始终听不到
骚动和离奇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