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作方阵:《都市》三人行
闫文盛的诗
□闫文盛
重力
巨大的虚无降临在日常生活中的某处
我辗转于如此岁月已久
正午的街头人流匆匆:西部山形隐约
在我的肉体之外,灵魂无法察觉深痛
而那欢乐,使人心醉神迷
我常常心生茫然的爱意
欲望是卑微而迫切的。它洞彻世事的肺腑
至于爱恨,它同时被消解
那斜躺在床榻上的暗夜,日日逼近,日日疏离
穿过词语的滔滔浊流,穿过饥饿年代里
一切妄言者的残躯,我只觉得疲惫
那隐忍的人众也会写出不安之书
此时夜寂。
别处定有人修书。时当神意降临的时刻
我们依偎得更紧,直至融为一体
这是古老的旨意:闭上双目
我可以减轻自虐。知觉并非一块冷铁熔铸
我想找人说说话儿。远方鼓乐齐鸣
这悠长的百年,瞬间成为浮云;这最优美的抒情
最后也沦为低俗的吟唱
路边的灯盏宁定不动,路边的灯盏宁定。不动。
何必反复?这空缺的部分是我们未及的一生
当我们化为万物,何必与那巧言者相逢
我只与大诗人心有戚戚,哈哈哈哈
世间常此鼓乐齐鸣
但此刻夜寂。幸福复至:我确实只想与自己共语
南岸
太早的黎明,曙光微露。我从这畔渡河
用尽毕生的力气。
荷叶田田:我不会坐船,不会摇橹,身心晃动
而人间色相把我害苦
只有几句诗,是来自心底的呼吸
我多么思念十九岁,十九岁的无知,十九岁的怅恨
也许若干年后我还会返归此地
形如古迹
宇宙洪荒,世间事多半不可测度
南岸。水声潺潺只是别人梦中景观
今昔我只有怀念:荷叶田田,蛙声如犬吠,此身如寄
那河底的流水也浑浊了
我们寻找白石崖,那崖边的枯藤变标本
老树变狂风
碎石头。取经僧。来如去。死或生
白驹过隙。
南岸已无旧人。我为这流逝感激、涕零?
梦之解析
不写诗,日光依旧升腾;那门窗外的长廊
藏着一些隐匿的魂。我听闻一个友人想写一部梦之书
解析自己的半生。叹息。未完的戏剧
解析原野和日幕,为青春作悼词
我有时会在楼下的超市遇到购物的僧人
总有几分错愕。
仔细看着他打开钱袋子付款,然后转身
今天,他在楼道里疾奔
我望着堆成山的书卷
窗外,有两只鸽子落下,扇动羽毛;这是在远郊
我奇怪这庄重的彼此对视
我们相隔一夕
都被囚禁。
是那天地的牢笼,这时间的音符
丰饶的诗元素。是那幻觉和古老的兵俑
秋意。怅惘。南方的雨水和一夜温存
那楼顶的群星已然点亮暗夜
光芒永存,我的记忆鲜明,连类无极
有时树木被晒得疲乏,叶子倒垂下来,而风在远处
我陷入幻觉。梦出梦入
我的记忆接永昼
我不担心诗思枯竭
对于人生,我只是个匆匆过客,对于此生我们都是过客
但我的愁思不代表同类
梦中孤寂,我们都是单独的旅人
同命人
穷尽心力,似乎只为长睡前的片刻宁定
而漫漫此生,不知何故已如绝迹鸟兽
前后都是来者,往返都是众生
我遗忘了自己初临人世时周围到底是何种颜色
仿佛已经不是一世了——而是无数
我看着忙碌行走的同类仍是困窘嗟叹
这上下五千年的生命长廊
有多少同命人,就有多少俗世里的歧异长存
活着只是一种义务,这朴素的人间至理
是我们十兄弟的心结,多少年了
我看不到你们,只有共同的麻痹与爱恨
精神不是物质,动作,只是人言殊途
我们热烘烘的冲动已经消退了
请你转身:那始终站立不动的雕像笑如痴呆人
这高声部的广场音乐响得震耳欲聋,不错——
这是时代之赐,我们总在回避但随处可闻喧声
长生
闪电照亮天际,而其人已逝
时当春日,怀旧之心尤大于往昔
但其人已逝,我打开厚达八百页的书卷
那异日的气息如灵感忽至
孤寂。
只是缘自同道遥渺,不,不,不
面对知音实是一个古老的幻想
我从未想过要走那样的远路
但风雨殊途,我已读懂了长生的旅人
夜间灯火微明。我间或以彼之力
使自己刻意清醒,寻找灵魂的巢穴——静夜啊
前人多半此刻用功,使自己沉于意识的底层
那滚滚雷声仍在酝酿中。我合上书卷
悄然注视封面上一行大字
与子同谋。些许杂言。雷声隐隐
我正领略寂静——夜火已灭,此身安在?
作者简介:闫文盛,1978年生,中国作协会员。太原市青年学科带头人。迄今在《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绿风》《扬子江诗刊》《散文诗》等发表诗歌300余首。2003年以来,作品连年入选各类选本100余次。著有散文集《失踪者的旅行》(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0年卷)、《你往哪里去》,小说集《在危崖上》,人文专著《天脊上的祖先》、《绵山访贤》等多部。获赵树理文学奖等奖项20余次。

